海外采购商以及国内参展商依然看重广交会
发布时间:2012-11-06   来源:http://news.hexun.com/2012-11-06/147654484.html   点击数:1332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陈惠婷 韩希):第112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4日在广州闭幕。虽然本届广交会出现采购商数量和出口成交额双双下滑的局面,但是记者日前采访国内参展商时发现,他们一致认为广交会依然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出口商品展示和交易的平台,他们今后仍将坚持到广交会参展。同时,海外采购商也表示,将继续通过广交会这一平台选购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

  福建一间家具公司负责人吕董在接受本台记者专访时表示,虽然近年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不景气,广交会采购商到会数量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但还是应该感谢广交会这个平台,因为他们公司11年来坚持来广交会参展,销售额从刚开始一年几百万美金到现在一年差不多7、8千万美金,销售额大概翻了20倍。而面对采购商到会总数下滑的问题,吕董认为:“对我们来说,到会采购商数量多和少,我们更关注来的客户的质量。(客户的质量怎么理解?)客户不是随便来问问,他是确实有采购意向,也有实力,更多时间会到企业实地考察最后才确定是否选择我们做合作伙伴。这样的客户,我们认为那比简单地问价格的客户质量要好很多。”

  跟吕董一样重视到会采购商质量的还有山东一家木艺公司销售人员刘畅先生,他告诉记者,以收到的名片来计算,到访他们公司摊位的采购商比往年下降了20%。但是,他说:“交易量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为这几年成交量都不如以前那么高,所以人流量对订单的影响有限。有意向的客户他们的数量没有变,只是可能开发新客户比以前要困难些。”

  刘畅的说法与广交会主办方的统计数据非常吻合。有关统计显示,第112届广交会老采购商到会占70%以上,创104届以来的新高。而新采购商到会数则出现了明显的下滑。

  广东云浮一家石材公司市场经理nini向记者反映,作为一家有二十年生产经验的企业来说,公司外贸出口形势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以前高峰期都是客户排队下订单企业赶着交货,现在企业一年的出口额都不及高峰期的一个月。Nini说,公司现在是双向发展,在外贸形势不见根本好转的情况下,更加注重承接国内的工程项目。尽管如此,这家石材企业依然坚持参加每年两届的广交会。

  nini说:“因为我们有很多熟客会来广交会,而且机会的事情很难讲。可能老客人会下新的订单也说不定,或许我们一个月又做回一年的量呢?我们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来广交会的。”

  福建晋安的一家游戏垫企业销售人员王小姐也认为,现在企业的外贸形势遇到一个瓶颈期。在欧美日等传统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企业会尽量控制生产成本,也会到国外相关的展会参展以拓宽销售渠道,但是广交会始终是中国出口企业最好的选择。她说:“今年我们有去巴西,之前有去德国纽伦堡参展,但是客人主要来源还是广交会。广交会来的客商是世界各地,地域性更广,像德国和巴西那边主要是区域性的客商,企业还要面临在他国的进口问题,效果不会那么理想。广交会对我们(出口企业)来讲还是比较有优势的。”

  金融危机进入第五个年头,海外采购商仍然看重中国产品的竞争力,他们每年不远千里在广交会期间前来中国淘宝。记者在本届广交会就遇到来自美国的采购商AnthonyGaeto先生,他已经连续7年参加广交会了。他说:“我们是做DIY室内装饰的,现在美国经济形势不好,人们不再像以前有足够的资金聘请专业人士来处理,但他们可以学着自己来做做看。所以我们的产品销售提高了。我来这里是寻找新产品的,也找一些中国厂家生产订制的产品。”

  非洲莫桑比克客商Jose先生在台湾朋友的推荐下,第一次参加广交会。记者询问Jose参会的原因时,他答道:“全球经济不好,莫桑比克那边也不好,而看到中国这边比较繁荣,所以,要来这里买产品。因为中国货便宜,他要把中国产品带回莫桑比克促进国家的经济复苏。”

  广交会经过55年的发展,每年举办春秋两季,已经形成一个全球对华贸易的展览季节,在广交会展期前后不少地区包括中国香港、浙江义乌、甚至东南亚都会有一些以贸易为代表的展会。广交会新闻发言人刘建军先生在接受本台记者提问,是否担心广交会将来被周边其他展会替代时表示:“广交会从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独生子成为了长子,目前成为了全球最大规模的贸易盛会,应该来讲也是在竞争中发展的。广交会有一批非常忠诚的老采购商,他们是和广交会共同发展的,因此今后广交会要着力做好对这些采购商的服务,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而对于新采购商,我们也是不断地开拓新的市场,通过在新兴国家和地区,同时在二三线地区通过加大招商力度来邀请更多新的采购商到会。今年的广交会展位数量仅能满足展位需求量的54%,我们将不断挖掘潜力给更多的外贸企业,让他们能够分享到中国外贸发展的成果。”